
视频声音为什么越来越响了
响度战争究竟是谁在搞鬼!!!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就近几年来听到的视频声音变得越来越大,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,总能听到嘈杂的外放声,它的音质也很糟糕----是的你的感觉没有错,不仅仅是因为设备扬声器越来越好了。
响度战争(Loudness War)是指音乐制作中,为了在播放时显得更响亮而不断提升音量的现象。这种做法主要通过压缩和限制动态范围来实现,导致音乐的音量整体提高,但动态变化减少。
背景
起源:20世纪80年代,CD的普及使音乐制作不再受黑胶和磁带的物理限制,允许更高的响度。
发展:90年代后,数字音频技术使响度提升更为容易,响度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手段。
影响
音质损失:过度压缩会削弱音乐的动态范围,导致细节丢失,听觉疲劳。
听觉疲劳:持续高响度容易让人感到疲惫。
艺术性受损:动态变化是音乐表达情感的重要部分,过度压缩会削弱这种表现力。
应对措施
流媒体平台的响度标准化:如Spotify、Apple Music等平台采用响度标准化,减少不同歌曲间的响度差异。
动态范围恢复:一些音乐人和工程师开始重视动态范围,推出动态范围较大的作品。
总结
响度战争反映了音乐产业在技术和商业压力下的变化,虽然提升了音乐的响度,但也带来了音质和艺术性的损失。随着响度标准化的推广,这一现象有所缓解。
LUFS
LUFS(Loudness Units Full Scale)是一种用于测量音频信号响度的标准,广泛应用于广播、流媒体和音乐制作等领域。它的设计目的是提供更一致的听觉体验,避免不同音频内容之间的响度差异。
关键概念
Loudness Units (LU):响度单位,1 LU 等于 1 dB,用于衡量响度变化。
Full Scale (FS):表示测量基于音频信号的最大峰值。
主要指标
Integrated Loudness:整体响度,反映音频的平均响度。
Short-term Loudness:短期响度,测量3秒内的响度。
Momentary Loudness:瞬时响度,测量400毫秒内的响度。
Loudness Range (LRA):响度范围,反映音频的动态变化。
应用场景
广播:如EBU R128标准,要求节目响度统一为-23 LUFS。
流媒体:如Spotify、Apple Music等平台采用响度标准化,通常为-14 LUFS。
音乐制作:帮助制作人控制响度,避免过度压缩。
优势
一致性:确保不同音频的响度一致,提升听觉体验。
动态保护:避免过度压缩,保留音频的动态范围。
总结
LUFS 是一种重要的响度测量标准,帮助音频行业实现响度一致性和动态保护,广泛应用于广播、流媒体和音乐制作等领域。
多大的响度才算大,有什么标准吗?
响度的高低是相对的,具体标准取决于应用场景和行业规范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响度标准和应用场景:
响度标准
1. 广播标准(EBU R128):
- 目标响度:-23 LUFS
- 最大真峰值:-1 dBTP
- 应用:欧洲广播联盟(EBU)制定的标准,用于广播电视节目。
2. 流媒体平台标准:
- Spotify:-14 LUFS
- Apple Music:-16 LUFS
- YouTube:-13 LUFS
- 应用:这些平台会对音频进行响度标准化,确保不同歌曲的响度一致。
3. 音乐制作:
- 流行音乐:通常在-8到-12 LUFS之间,追求高响度。
- 古典音乐:通常在-20到-30 LUFS之间,保留较大的动态范围。
- 应用:音乐制作中的响度选择取决于音乐风格和制作人的意图。
响度高低的判断
- 高响度:通常指接近或超过-10 LUFS的音频,常见于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。
- 中等响度:在-14到-20 LUFS之间,常见于广播和流媒体平台。
- 低响度:低于-20 LUFS,常见于古典音乐和动态范围较大的作品。
响度的影响
- 听觉体验:高响度音频在播放时显得更响亮,但可能导致听觉疲劳。
- 动态范围:高响度通常伴随动态范围的压缩,可能损失音乐的细节和情感表达。
总结
响度的高低取决于应用场景和行业标准。广播和流媒体平台有明确的响度标准,而音乐制作中的响度选择则更多取决于音乐风格和制作人的意图。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在不同场景中实现最佳的听觉体验。
响度战争结束了?
响度战争(Loudness War)是指音乐制作中通过压缩和提升音量来使作品听起来更响亮的趋势。尽管近年来业界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多认识,并采取措施应对,但响度战争并未完全结束,未来仍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。
现状
1. 流媒体平台的标准化:许多平台(如Spotify、Apple Music)已采用响度标准化技术,确保不同歌曲播放时音量一致,减少了响度竞争的必要性。
2. 行业规范:EBU R128和ITU-R BS.1770等响度标准被广泛采用,推动了更合理的音量控制。
3. 制作趋势变化:部分制作人和艺术家开始追求动态范围,避免过度压缩,提升了音乐的听觉体验。
未来可能性
1. 技术发展:随着音频处理技术的进步,可能会出现新的音量竞争形式,尽管主流平台已采取措施,但某些领域仍可能继续追求高响度。
2. 市场需求:如果听众偏好更响亮的音乐,响度战争可能卷土重来,尤其是在特定市场或流派中。
3. 行业教育:随着对响度战争负面影响的认识加深,更多从业者可能会避免过度压缩,推动更健康的制作实践。
总结
响度战争的影响已有所减弱,但并未完全消失。未来是否重现取决于技术、市场需求和行业规范的共同作用。